100%

明皇雜錄        [唐]鄭處誨

《明皇雜錄》,唐鄭處誨著。因主要記載唐玄宗開元、天寶前後軼事,故名。既寫玄宗前期英明勤政,亦敘他後期驕奢淫逸、晚年淒涼落寞。書中也亦間及肅宗、代宗兩朝事跡,並雜錄名臣權貴、樂工異人之朝中雜聞,里巷趣事,但難免有失實不合理之處。本書著錄分卷,諸書記載歧異。《舊唐書‧鄭餘慶傳》稱為三篇,宋晁公武《郡齋讀書志》又說是二卷,別錄一卷,題「補闕所載十二事」,《通志‧藝文志》、《宋史‧藝文志》皆云二卷。查本書傳至宋代已無完本,幾經後人輯佚,仍是殘缺不全,故諸書著錄多相歧異。今通行本有《墨海金壺叢書》本(清張海鵬輯,正文二卷、補遺一卷)、《守山閣叢書》本(民國錢熙祚據《墨海金壺》本校勘並輯逸三十一條為「逸文」)、《叢書集成初編》本等。

鄭處誨(?-867),字延美(一作廷美),滎陽(今河南滎陽)人,當朝宰相鄭餘慶之孫。大和八年(843)進士及第,釋褐秘府,轉任拾遺、監察、尚書郎、給事中等職。累遷工部、刑部侍郎,後出為地方官,歷任越州刺史、浙東觀察使、檢校刑部尚書、汴州刺史、宣武軍節度觀察等使,卒於汴州。著有《明皇雜錄》,《全唐文》卷七六一收文二篇。(以上按《中國文學大辭典》,上海辭書出版社,2000年、《中國文學家大辭典‧唐五代卷》,中華書局,1992年及田廷柱之《明皇雜錄》點校說明)

是次錄文,據田廷柱點校之《明皇雜錄》(中華書局,1994年)。該書是以《守山閣叢書》影印本為底本,以《四庫全書》文淵閣影印本為主校本,參校《太平廣記》、《太平御覽》等書,個別參校了《唐人說薈》本。田氏又據諸書輯逸十一條為「輯佚」。為省篇幅,網絡版暫不出校記。

2005年1月12日 ver.1.0

卷上

1.           

開元中,房琯之宰盧氏也,邢真人和璞自泰山來,房琯虛心禮敬,因與擕手閒步,不覺行數十里。至夏谷村,遇一廢佛堂,松竹森映。和璞坐松下,以杖扣地,令侍者掘,深數尺,得一缾,缾中皆是婁師德與永公書。和璞笑謂曰:「省此乎?」房遂洒然方記其為僧時,永公即房之前身也。和璞謂房曰:「君歿之時,必因食魚膾;既歿之後,當以梓木為棺;然不得歿於君之私第,不處公館,不處玄壇佛寺,不處親友之家。」其後譴於閬州,寄居州之紫極宮。卧疾數日,使君忽具鱠邀房於郡齋,房亦欣然命駕,食竟而歸,暴卒。州主命攢櫝於宮中,棺得梓木為之。

2.           

開元末,杭州有孫生者,善相人。因至睦州,郡守令遍相僚吏。時房琯為司戶,崔渙自萬年縣尉貶桐廬縣丞,孫生曰:「二君位皆至台輔,然房神器大寶合在掌握中,崔後合為杭州刺史,某雖不見,亦合蒙其恩惠。」既而房以宰輔齎冊書,自蜀往靈武授肅宗。崔後果為杭州刺史,下車訪孫生,即已亡旬日矣。署其子為牙將,以粟帛賑恤其家。

3.           

開元中,上急於為理,尤注意於宰輔,常欲用張嘉貞為相,而忘其名。夜令中人持燭於省中,訪直宿者為誰,還奏中書侍郎韋抗,上即令召入寢殿。上曰:「朕欲命一相,常記得風標,為當時重臣,姓張而重名,今為北方侯伯。不欲訪左右,旬日念之,終忘其名,卿試言之。」抗奏曰:「張齊丘今為朔方節度。」上即令草詔,仍令宮人持燭,抗跪於御前,援筆而成,上甚稱其敏捷典麗,因促命寫詔勅。抗歸宿省中,上不解衣以待旦,將降其詔書。夜漏未半,忽有中人復促抗入見。上迎謂曰:「非張齊丘,乃太原節度張嘉貞。」別命草詔。上謂抗曰:「維朕志先定,可以言命矣。適朕因閱近日大臣章疏,首舉一通,乃嘉貞表也,因此灑然方記得其名。此亦天啟。非人事也。」上嘉其得人,復歎用舍如有人主張。

4.           

蘇頲聰悟過人,日誦數千言,雖記覽如神,而父瓌訓厲至嚴,常令衣青布襦伏於牀下,出其脛受榎楚。及壯,而文學該博,冠於一時,性疎俊嗜酒。及玄宗既平內難,將欲草制書,甚難其人,顧謂瓌曰:「誰可為詔?試為思之。」瓌曰:「臣不知其他,臣男頲甚敏捷,可備指使。然嗜酒,幸免沾醉,足以了其事。」玄宗遽命召來。至時宿酲未解,粗備拜舞。嘗醉嘔殿下,命中人扶卧於御前,玄宗親為舉衾以覆之。既醒,受簡筆立成,才藻縱橫,詞理典贍。玄宗大喜,撫其背曰:「知子莫若父,有如此耶?」由是器重,已注意於大用矣。韋嗣立拜中書令,瓌署官告,頲為之辭,薛稷書,時人謂之「三絕」。頲纔能言,有京兆尹過瓌,命頲詠「尹」字,乃曰:「丑雖有足,甲不全身;見君無口,知伊少人。」瓌與東明觀道士周彥雲素相往來,周時欲為師建立碑碣,謂瓌曰:「成某志不過煩相君諸子:五郎文,六郎書,七郎致石。」瓌大笑,口不言而心服其公。瓌子頲第五,詵第六,冰第七;詵善八分書。

5.           

玄宗御勤政樓,大張樂,羅列百妓。時教坊有王大娘者,善戴百尺竿,竿上施木山,狀瀛洲、方丈,令小兒持絳節出入于其間,歌舞不輟。時劉晏以神童為秘書正字,年方十歲,形狀獰劣,而聰悟過人。玄宗召於樓上簾下,貴妃置於膝上,為施粉黛,與之巾櫛。玄宗問晏曰:「卿為正字,正得幾字?」晏曰:「天下字皆正,唯「朋」字未正得。」貴妃復令詠王大娘戴竿,晏應聲曰:「樓前百戲競爭新,唯有長竿妙入神,誰謂綺羅翻有力,猶自嫌輕更著人。」玄宗與貴妃及諸嬪御,歡笑移時,聲聞於外,因命牙笏及黃文袍以賜之。

6.           

楊國忠之子暄,舉明經。禮部侍郎達奚珣考之,不及格,將黜落,懼國忠而未敢定。時駕在華清宮,珣子撫為會昌尉,珣遽召使,以書報撫,令候國忠,具言其狀。撫既至國忠私第,五鼓初起,列火滿門,將欲趨朝,軒蓋如市。國忠方乘馬,撫因趨入,謁於燭下,國忠謂其子必在選中,撫蓋微笑,意色甚歡。撫乃白曰:「奉大人命,相君之子試不中,然不敢黜退。」國忠却立,大呼曰:「我兒何慮不富貴,豈藉一名,為鼠輩所賣耶!」不顧,乘馬而去。撫惶駭,遽奔告於珣曰:「國忠持勢倨貴,使人之慘舒,出於咄嗟,奈何以校其曲直?」因致暄於上第。既而為戶部侍郎,珣纔自禮部侍郎轉吏部侍郎,與同列。暄話於所親,尚歎己之淹徊,而謂珣遷改疾速。

7.           

蕭穎士,開元二十三年及第,恃才傲物,曼無與比,常自攜一壺,逐勝郊野。偶憇於逆旅,獨酌獨飲。會有風雨暴至,有紫衣老人領一小童避雨於此。穎士見其散冗,頗肆陵侮。逡巡風定雨霽,車馬卒至,老人上馬,呵殿而去。穎士倉忙覘之,左右曰:「吏部王尚書,名丘。」初,蕭穎士常造門,未之面,極驚愕。明日,具長牋造門謝,丘命引至廡下,坐責之,且曰:「所恨與子非親屬,當庭訓之耳。」頃曰:「子負文學之名,踞忽如此,止於一第乎?」穎士終揚州功曹。

8.           

潤州刺史韋詵,自以族望清華,嘗求子壻,雖門第貴盛、聲名藉甚者,詵悉以為不可。遇歲除,日閑無事,妻孥登城眺覽,見數人,方於園圃有所瘞。詵異之,召吏指其所,使訪求焉。吏還白曰:「所見乃參軍裴寬所居也。」令與寬俱來,詵詰其由,寬曰:「某常自戒,義不以苞苴污其家。今日有人遺鹿,置之而去,既不能自欺,因與家僮瘞於後園,以全其所守。不謂太守見之。」詵因降階曰:「某有息女,願授君子。」裴拜謝而去。歸謂其妻曰:「嘗求佳壻,今果得之。」妻問其誰,即向之城上所見瘞物者。明日,復召來,韋氏舉家視其簾下。寬衣碧衫,疎瘦而長,舊制,八品以下衣碧。入門,其家大噱,呼為鸛鵲,詵妻涕泣於帷下。既退,詵謂其妻曰:「愛其女,當令作賢公侯之妻,奈何白如瓠者,人奴之材?」詵竟以女妻之,而韋氏與寬偕老,其福壽貴盛,親族莫有比焉。故開元、天寶推名家舊望,以寬為稱首。

9.           

姚元崇與張說同為宰輔,頗懷疑阻,屢以事相侵,張銜之頗切。姚既病,誡諸子曰:「張丞相與我不叶,釁隙甚深。然其人少懷奢侈,尤好服玩,吾身歿之後,以吾嘗同寮,當來弔。汝其盛陳吾平生服玩寶帶重器,羅列於帳前,若不顧,汝速計家事,舉族無類矣;目此,吾屬無所虞,便當錄其玩用,致於張公,仍以神道碑為請。既獲其文,登時便寫進,仍先礱石以待之,便令鐫刻。張丞相見事遲於我,數日之後必當悔,若却徵碑文,以刊削為辭,當引使視其鐫刻,仍告以聞上。」訖姚既歿,張果至,目其玩服三四,姚氏諸孤,悉如教誡。不數日文成,敍述該詳,時為極筆。其略曰:「八柱承天,高明之位列,四時成歲,亭毒之功存。」後數日,張果使使取文本,以為詞未周密,欲重為刪改。姚氏諸子乃引使者視其碑,乃告以奏御。使者復命,悔恨拊膺,曰:「死姚崇猶能算生張說,吾今日方知才之不及也遠矣!」

10.      

李適之既貴且豪,常列鼎於前,以具膳羞。一旦,庭中鼎躍出相鬥,家僮告適之,乃往其所,酹酒自誓,而鬥亦不解,鼎耳及足皆落。明日,適之罷知政事,拜太子少保,時人知其禍未止也。俄為李林甫所陷,貶宜春太守。適之男霅,為衛尉少卿,亦貶巴陵郡別駕。適之至州,不旬月而終,時人以林甫迫殺之。霅乃迎喪至都,李林甫怒猶未已,令人誣告於河南府,杖殺之。適之好飲,退朝後,即速賓朋親戚,談話賦詩,曾不備於林甫。初,適之在相位日,曾賦詩曰:「朱門長不閉,親友恣相過,今日過五十,不飲復如何?」及罷相,作詩曰:「避賢初罷相,樂聖且銜桮,借問門前客,今朝幾箇來?」及死非其罪,時人冤歎之。

11.      

李林甫宅亦屢有怪妖,其南北隅溝中,有火光大起,或有小兒持火出入,林甫惡之,奏於其地立嘉猷觀。林甫將疾,晨起將朝,命取書囊,即常時所要事目也。忽覺書囊頗重於常,侍者開視之,即有二鼠出焉。投於地,即變為狗,蒼色壯大,雄目張牙,仰視林甫。命弓射之,殷然有聲,狗形即滅。林甫惡之,稱疾不朝。其日遂病,不踰月而卒。

12.      

唐天后嘗召諸皇孫坐於殿上,觀其嬉戲,取竺西國所貢玉環釧盃盤列於前後,縱令爭取,以觀其志。莫不奔競,厚有所獲,獨玄宗端坐,畧不為動。后大奇之,撫其背曰:「此兒當為太平天子。」遂命取玉龍子以賜。玉龍子,太宗於晉陽宮得之,文德皇后常置之衣箱中,及大帝載誕之三日後,以朱絡衣褓並玉龍子賜焉。其後常藏之內府,雖其廣不數寸,而溫潤精巧,非人間所有。及玄宗即位,每京師雨,必虔誠祈禱,將有霖注,逼而視之,若奮鱗鬣。開元中,三輔大旱,玄宗復祈禱,而涉旬無雨,帝密投南內之龍池,俄而雲物暴起,風雨隨作。及幸西蜀,車駕次渭水,將渡,駐蹕於水濱,左右侍御或有臨流濯弄者,於沙中得之。上聞驚喜,視之泫然流泣,曰:「此吾昔時所寶玉龍子也。」自此每夜中,光彩輝燭一室。上既還京,為小黃門攘竊以遺李輔國,李輔國常置於櫃中。輔國將敗,夜聞櫃中有聲,開視之,已亡其所。

13.      

王鉷之子準,為衛尉少卿,出入宮中,以鬥雞侍帝左右。時李林甫方持權恃勢,林甫子岫為將作監,亦入侍帷幄。岫常為準所侮,而不敢發一言。一旦,準盡率其徒過駙馬王瑤私第,瑤望塵趨拜,準挾彈,命中於瑤巾冠之上,因折其玉簪,以為取笑樂。遂置酒張樂,永穆公主親御匕。公主即帝之長女也,仁孝端淑,頗推於戚里,帝特所鍾愛。準既去,或有謂瑤曰:「鼠輩雖恃其父勢,然長公主帝愛女,君待之或闕,帝豈不介意耶?」瑤曰:「天子怒無所畏,但性命繫七郎,安敢不爾!」時人多呼準為七郎,其盛勢橫暴,人之所畏也如是。

14.      

王毛仲,本高麗人,玄宗在藩邸,與李宜得服勤左右,帝皆愛之。每侍宴,與姜皎同榻坐於帝前。既而貴倨恃舊,益為不法,帝常優容之。每遣中官問訊,毛仲受命之後,稍不如意,必恣其凌辱,而後遣還。高力士、楊思勗忌之頗深,而未嘗敢言於帝。毛仲妻李氏,既誕育三日,帝命力士賜以酒食、金帛甚厚,仍命其子為五品官。力士既還,帝曰:「毛仲喜否,復有何詞?」力士曰:「出其兒以示臣,熟眄褓中曰:『此兒豈不消三品官?』」帝大怒曰:「往誅韋氏,此賊尚持兩端,避事不入,我未嘗言之。今敢以赤子恨我耶!」由是恩義益衰。帝自先天在位,後十五年至開府者惟四人:后父王仁皎、姚崇、宋璟、王毛仲而已。

卷下

1.           

張九齡在相位,有謇諤匪躬之誠。玄宗既在位年深,稍怠庶政,每見帝,無不極言得失。李林甫時方同列,聞帝意,陰欲中之。時欲加朔方節度使牛仙客實封,九齡因稱其不可,甚不叶帝旨。他日,林甫請見,屢陳九齡頗懷誹謗。於時方秋,帝命高力士持白羽扇以賜,將寄意焉。九齡惶恐,因作賦以獻,又為《歸燕》詩以貽林甫。其詩曰:「海燕何微渺,乘春亦蹇來。豈知泥滓賤,只見玉堂開。繡戶時雙入,華軒日幾迴。無心與物競,鷹隼莫相猜。」林甫覽之,知其必退,恚怒稍解。九齡洎裴耀卿罷免之日,自中書至月華門,將就班列,二人鞠躬卑遜,林甫處其中,抑揚自得,觀者竊謂「一雕挾兩兔」。俄而詔張、裴為左右僕射,罷知政事。林甫視其詔,大怒曰:「猶為左右丞相耶?」二人趨就本班,林甫目送之。公卿以下視之,不覺股栗。

2.           

玄宗宴於勤政樓下,巷無居人。宴罷,帝猶垂簾以觀。兵部侍郎盧絢謂帝已歸宮掖,垂鞭按轡,橫縱樓下。絢負文雅之稱,而復風標清粹,帝一見不覺目送之,問左右曰:「誰?」近臣具以絢名氏對之,帝亟稱其蘊藉。是時林甫方持權忌能,帝左右寵倖,未嘗不厚以金帛為賄,由是帝之動靜,林甫無不知之。翌日,林甫召絢之子弟謂曰:「賢尊以素望清崇,今南方藉才,聖上有交廣之寄,可乎?若憚遐方,即當請老;不然,以賓詹仍分務東洛,亦優賢之命也。子歸而具道建議可否。」于是絢以賓詹為請。林甫恐乖眾望,出為華州刺史,不旬月,誣其有疾,為郡不理,授太子詹事,員外安置。

3.           

唐玄宗在東洛,大酺於五鳳樓下,命三百里縣令、刺史率其聲樂來赴闕者,或謂令較其勝負而賞罰焉。時河內郡守令樂工數百人於車上,皆衣以錦繡,伏廂之牛,蒙以虎皮,及為犀象形狀,觀者駭目。時元魯山遣樂工數十人,聯袂歌《于蒍》。《于蒍》,魯山文也。玄宗聞而異之,徵其詞,乃歎曰:「賢人之言也。」其後上謂宰臣曰:「河內之人,其在塗炭乎?」促命徵還,而授以散秩。每賜宴設酺會,則上御勤政樓。金吾及四軍兵士未明陳仗,盛列旗幟,皆帔黃金甲,衣短後繡袍。太常陳樂,衛尉張幕後,諸蕃酋長就食。府縣教坊,大陳山車旱船,尋撞走索,丸劍角抵,戲馬鬥雞。又令宮女數百,飾以珠翠,衣以錦繡,自帷中出,擊雷鼓為《破陣樂》、《太平樂》、《上元樂》。又引大象、犀牛入場,或拜舞,動中音律。每正月望夜,又御勤政樓,觀作樂。貴臣戚里,官設看樓。夜闌,即遣宮女於樓前歌舞以娛之。

4.           

唐開元中,樂工李龜年、彭年、鶴年兄弟三人,皆有才學盛名。彭年善舞,鶴年、龜年能歌,尤妙製《渭川》,特承顧遇。於東都大起第宅,僭侈之制,踰於公侯。宅在東都通遠里,中堂制度甲於都下。今裴晉公移於定鼎門外別墅,號綠野堂。其後龜年流落江南,每遇良辰勝賞,為人歌數闋,座中聞之,莫不掩泣罷酒。則杜甫嘗贈詩所謂:「岐王宅里尋常見,崔九堂前幾度聞。正值江南好風景,落花時節又逢君。」崔九堂,殿中監滌,中書令湜之第也。

5.           

唐開元中,關輔大旱,京師闕雨尤甚,亟命大臣遍禱於山澤間,而無感應。上於龍池新創一殿,因召少府監馮紹正,令於四壁各畫一龍。紹正乃先於西壁畫素龍,奇狀蜿蜒,如欲振躍。繪事未半,若風雨隨筆而生。上及從官於壁下觀之,鱗甲皆溼,設色未終,有白氣若簾廡間出,入於池中,波濤洶湧,雷電隨起,侍御數百人皆見。白龍自波際乘雲氣而上,俄頃陰雨四布,風雨暴作,不終日而甘霖遍於畿內。

6.           

安祿山之陷兩京,王維、鄭虔、張通皆處於賊庭。洎克復,俱囚於楊國忠舊宅。崔相國圓因召於私第令畫,各畫數壁。當時皆以圓勳貴莫二,望其救解,故運思精深,頗極能事,故皆獲寬典,至於貶降,必獲善地。

7.           

張說之謫岳州也,常鬱鬱不樂。時宰以說機辨才畧,互相排擯。蘇頲方當大用,而張說與瓌相善。張因為《五君詠》,致書,封其詩以遺頲,戒其使曰:「候忌日近暮送之。」使者既至,因忌日,齎書至頲門下。會積陰累旬,近暮,弔客至,多說先公寮舊,頲因覽詩,嗚咽流涕,悲不自勝。翌日,乃上封,大陳說忠貞謇諤,嘗勤勞王室,亦人望所屬,不宜淪滯於遐方。上乃降璽書勞問,俄而遷荊州長史。由是陸象先、韋嗣立、張廷珪、賈曾皆以譴逐歲久,因加甄收。頲常以說父之執友,事之甚謹;而說重其才器,深加敬慕焉。

8.           

玄宗幸華清宮,新廣湯池,制作宏麗。安祿山於范陽以白玉石為魚龍鳧雁,仍為石梁及石蓮花以獻,雕鐫巧妙,殆非人功。上大悅,命陳於湯中,又以石梁橫亘湯上,而蓮花纔出於水際。上因幸華清宮,至其所,解衣將入,而魚龍鳧雁皆若奮鱗舉翼,狀欲飛動。上甚恐,遽命撤去,其蓮花至今猶存。又嘗於宮中置長湯屋數十間,環迴甃以文石,為銀鏤漆船及白香木船置於其中,至於楫櫓,皆飾以珠玉。又於湯中壘瑟瑟及沉香為山,以狀瀛洲、方丈。上將幸華清宮,貴妃姊妹競車服,為一犢車,飾以金翠,間以珠玉,一車之費,不下數十萬貫。既而重甚,牛不能引,因復上聞,請各乘馬。於是競購名馬,以黃金為銜䪊,組繡為障泥,共會於國忠宅,將同入禁中,炳炳照灼,觀者如堵。自國忠宅至於城東南隅,僕御車馬,紛紜其間。國忠方與客坐於門下,指而謂客曰:「某家起於細微,因緣椒房之親,以至於是。吾今未知稅駕之所,念終不能致令名,要當取樂於富貴耳。」由是驕奢僭侈之態紛然,而昧處滿持盈之道矣。太平公主玉葉冠,虢國夫人夜光枕,楊國忠鎖子帳,皆稀代之寶,不能計其直。

9.           

楊貴妃姊虢國夫人,恩寵一時,大治宅第。棟宇之華盛,舉無與比。所居韋嗣立舊宅,韋氏諸子方偃息於堂廡間,忽見婦人衣黃羅帔衫,降自步輦,有侍婢數十人,笑語自若,謂韋氏諸子曰:「聞此宅欲貨,其價幾何?」韋氏降階曰:「先人舊廬,所未忍舍。」語未畢,有工數百人,登東西廂,撤其瓦木。韋氏諸子乃率家童,挈其琴書,委於路中,而授韋氏隙地十數畝,其宅一無所酬。虢國中堂既成,召匠圬墁,授二百萬償其值,而復以金盞瑟瑟三斗為賞。後復歸韋氏,曾有暴風拔樹,委其堂上,已而視之,畧無所傷。既撤瓦以觀之,皆承以木瓦,其制作精緻,皆此類也。虢國每入禁中,常乘驄馬,使小黃門御。紫驄之俊健,黃門之端秀,皆冠絕一時。

10.      

張果者,隱於恒州條山。常往來汾晉間,時人傳有長年秘術,耆老云為兒童時見之,自言數百歲矣。唐太宗、高宗屢徵之不起,則天召之出山,佯死於妬女廟前。時方盛熱,須臾臭爛生蟲。聞於則天,信其死矣。後有人於恒州山中復見之。果乘一白驢,日行數萬里,休則摺疊之,其厚如紙,置於巾箱中;乘則以水噀之,還成驢矣。開元二十三年,玄宗遣通事舍人裴晤馳驛於恒州迎之,果對晤氣絕而死。晤乃焚香啟請,宣天子求道之意,俄頃漸蘇。晤不敢逼,馳還奏之。乃命中書舍人徐嶠齎璽書迎之,果隨嶠到東都,於集賢院安置,肩輿入宮,備加禮敬。玄宗因從容謂曰:「先生得道者,何齒髮之衰耶?」果曰:「衰朽之歲,無道術可憑,故使之然,良足恥也。今若盡除,不猶愈乎?」因於御前拔去鬢髮,擊落牙齒,流血溢口。玄宗甚驚,謂曰:「先生休舍,少選晤語。」俄頃召之,青鬢皓齒,愈於壯年。一日,秘書監王迥質、太常少卿蕭華,嘗同造焉。時玄宗欲令尚主,果未之知也,忽笑謂二人曰:「娶婦得公主,甚可畏也。」迥質與華相顧,未諭其言。俄頃有中使至,謂果曰:「上以玉真公主早歲好道,欲降於先生。」果大笑,竟不承詔,二人方悟向來之言。是時公卿多往候謁,或問以方外之事,皆詭對之。每云「余是堯時丙子年人」,時莫能測也。又云堯時為侍中,善於胎息,累日不食,食時但進美酒及三黃丸。玄宗留之內殿,賜之酒,辭以山臣飲不過二升,有一弟子,飲可一斗。玄宗聞之喜,令召之。俄一小道士自殿簷飛下,年可十六七,美姿容,旨趣雅淡,謁見上,言詞清爽,禮貌臻備。玄宗命坐,果曰:「弟子當侍立於側,未宜賜坐。」玄宗目之愈喜,遂賜之酒,飲及一斗不辭。果辭曰:「不可更賜,過度必有所失,致龍顏一笑耳。」玄宗又逼賜之,酒忽從頂湧出,冠子落地,化為一榼。玄宗及嬪御皆驚笑,視之,已失道士矣。但見一金榼在地,覆之,榼盛一㪷,驗之,乃集賢院中榼也。累試仙術,不可窮紀。有師夜光者,善視鬼,玄宗嘗召果坐於前,而敕夜光視之。夜光至御前,奏曰:「不知張果安在乎?願視察也。」而果在御前久矣,夜光卒不能見。又有邢和璞者,嘗精於算術,每視人則布籌於前,未幾已能詳其名氏、善惡、夭壽,前後所算計千數,未嘗不析其詳細,玄宗奇之久矣。及命算果,則運籌移時,意竭神沮,終不能定其甲子。玄宗謂中貴人高力士曰:「我聞神仙之人,寒燠不能瘵其體,外物不能凂其中。今張果,善算者不能究其年,視鬼者莫得見其狀,神仙倏忽,豈非真者耶?然嘗聞堇斟飲之者死,若非仙人,必敗其質,可試以飲也。」會天大雪,寒甚,玄宗命進堇斟賜果,果遂舉飲,盡三巵,醺然有醉色,顧謂左右曰:「此酒非佳味也。」即偃而寢,食頃方寤。忽覽鏡視其齒,皆斑然焦黑,遽命侍童,取鐵如意擊其齒盡,隨收于衣帶中,徐解衣出藥一帖,色微紅光瑩,果以傅諸齒穴中。已而又寢,久之忽寤,再引鏡自視,其齒已生矣,其堅然光白,愈於前也。玄宗方信其靈異,謂力士曰:「得非真神仙乎?」遂下詔曰:「恒州張果先生,遊方之外者也。跡先高尚,心入窅冥;久混光塵,應詔赴闕。莫知甲子之數,且謂羲皇上人。問以道樞,盡會宗極。今則將行朝禮,爰申寵命。可授銀青光祿大夫,賜號通玄先生。」未幾,玄宗狩於咸陽,獲一大鹿,稍異常者。庖人方饌,果見之曰:「此仙鹿也,已滿千歲。昔漢武元狩五年,臣曾侍從畋於上林,時坐獲此鹿,既而放之。」玄宗曰:「鹿多矣,時遷代變,豈不為獵者所獲乎?」果曰:「武帝捨鹿之時,以銅牌誌於左角下。」遂命驗之,果獲銅牌二寸許,但文字凋暗耳。玄宗又謂果曰:「元狩是何甲子,至此凡幾年矣?」果曰:「是歲癸亥,武帝始開昆明池,今甲戌歲,八百五十二年矣。」玄宗命太史氏校其長曆,畧無差焉,玄宗又奇之也。是時又有道士葉法善,亦多術,玄宗問曰:「果何人耶?」答曰:「臣知之,然臣言訖即死,故不敢言。若陛下免冠跣足救臣,即得活。」玄宗許之。法善曰:「此混沌初分白蝙蝠精。」言訖,七竅流血,僵仆於地。玄宗遽詣果所,免冠跣足,自稱其罪。果徐曰:「此兒多口過,不譴之,恐敗天地間事耳。」玄宗復哀請,久之,果以水噀其面,法善即時復生。其後累陳老病,乞歸恒州,詔給驛送到恒州。天寶初,玄宗又遣徵召,果聞之,忽卒,弟子葬之。後發棺視之,空棺而已。

11.      

李遐周者,頗有道術,唐開元中,嘗召入禁中,後求出,住玄都觀。唐宰相李林甫嘗往謁之,遐周謂曰:「若公存則家泰,歿則家亡。」林甫拜泣,求其救解,笑而不答,曰:「戲之耳!」天寶末,祿山豪橫跋扈,遠近憂之,而上意未寤。一旦遐周隱去,不知所之,但於其所居壁上題詩數章,言祿山僭竊及幸蜀之事,時人莫曉,後方驗之。其末篇曰:「燕市人皆去,函關馬不歸。若逢山下鬼,環上繫羅衣。」「燕市人皆去」,祿山悉幽薊之眾而起也;「函關馬不歸」者,哥舒翰潼關之敗,匹馬不還也;「若逢山下鬼」者,馬嵬蜀中驛名也;「環上繫羅衣」者,貴妃小字玉環,馬嵬時,高力士以羅巾縊之也。其所先見,皆此類也。

12.      

開元中,朝廷選用羣官,必推精當,文物既盛,英賢出入,皆薄其外任,雖雄藩大府,由中朝冗員而授,時以為左遷。班景倩自揚州採訪使入為大理少卿,路由大梁,倪若水為郡守,西郊盛設祖席。宴罷,景倩登舟,若水望其行塵,謂掾吏曰:「班公是行,何異登仙乎?為之騶殿,良所甘心。」默然良久,方整回駕。既而為詩投相府,以道其誠,其詞為當時所稱賞。

13.      

玄宗嘗器重蘇頲,欲倚以為相,禮遇顧問,與羣臣特異。欲命相前一日,上秘密不欲令左右知,迨夜將艾,乃令草詔,訪於侍臣曰:「外廷直宿誰?」遂命秉燭召來,至則中書舍人蕭嵩。上即以頲姓名授嵩,令草制書。既成,其詞曰「國之瓌寶」。上尋讀三四,謂嵩曰:「頲,瓌之子,朕不欲斥其父名,卿為刊削之。」上仍命撤帳中屏風與嵩,嵩慚懼流汗,筆不能下者久之。上以嵩抒思移時,必當精密,不覺前席以觀。唯改曰「國之珍寶」,他無更易。嵩既退,上擲其草於地曰:「虛有其表耳!」嵩長大多髯,上故有是名。左右失笑。上聞,遽起掩其口曰:「嵩雖才藝非長,人臣之貴,亦無與比,前言戲耳。」其默識神覽,皆此類也。

14.      

玄宗命宇文融為括田使,融方恣睢,稍不附己者必加誣譖,密奏以為盧從愿廣置田園,有地數百頃。帝素器重,亦倚為相者數矣,而又族望宦婚,鼎盛於一時,故帝亦重言其罪,但目從愿為多田翁。從愿少家相州,應明經,常從五舉,制策三等,授夏縣尉。自前明經至吏部侍郎才十年,自吏部員外至侍郎只七個月。

遺補

1.           

高力士既譴於巫州,山谷多薺而人不食,力士感之,因為詩寄意:「兩京作斤賣,五溪無人採。夷夏雖有殊,氣味終不改。」其後會赦歸,至武溪,道遇開元中羽林軍士,坐事謫嶺南,停車訪舊,方知上皇已厭世。力士北望號泣,嘔血而死。

2.           

天寶末,羣賊陷兩京,大掠文武朝臣及黃門宮嬪、樂工、騎士,每獲數百人,以兵仗嚴衛,送於雒陽。至有逃於山谷者,而卒能羅捕追脅,授以冠帶。祿山尤致意樂工,求訪頗切,於旬日獲梨園弟子數百人。羣賊因相與大會於凝碧池,宴偽官數十人,大陳御庫珍寶,羅列於前後。樂既作,梨園舊人不覺歔欷,相對泣下,羣逆皆露刃持滿以脅之,而悲不能已。有樂工雷海清者,投樂器於地,西向慟哭。逆黨乃縛海清於戲馬殿,支解以示眾,聞之者莫不傷痛。王維時為賊拘於菩提寺中,聞之賦詩曰:「萬戶傷心生野煙,百官何日更朝天。秋槐落葉空宮里,凝碧池頭奏管弦。」

3.           

唐天寶中,有孫甑生者,深於道術。玄宗召至京師。甑生善輳石累卵,折草為人馬,乘之東西馳走。太真妃特樂其術,數召入宮試之。及祿山之亂,不知所之。

4.           

唐開元中,有僧義福者,上黨人也。梵行精修,相好端潔,縉紳士庶,翕然歸依。嘗從駕往東都,所歷郡縣,人皆傾向,檀施巨萬,皆委之而去。忽一旦召其學徒,告己將終。兵部侍郎張均、中書侍郎嚴挺之、刑部侍郎房琯、禮部侍郎韋陟,常所禮謁,是日亦同造焉。義福乃昇座,為門徒演法,乃曰:「吾沒于是日,當以訣別耳。」久之,張謂房曰:「某宿歲餌金丹,爾來未嘗臨喪。」言訖,張遂潛去。義福忽謂房曰:「某與張公遊有數年矣,張有非常之咎,名節皆虧。向來若終法會,足以免難,惜哉!」乃攜房之手曰:「必為中興名臣,公其勉之。」言訖而終。及祿山之亂,張均陷賊庭,授偽署;房琯贊兩朝,竟立大節。 

5.           

僧一行,姓張氏,鉅鹿人,本名遂。唐玄宗既召見,謂曰:「卿何能?」對曰:「唯善記覽。」玄宗因詔掖庭,取宮人籍以示之,周覽既畢,覆其本,記念精熟,如素所習讀。數幅之後,玄宗不覺降御榻,為之作禮,呼為聖人。先是,一行既從釋氏,師事普寂於嵩山。師嘗設食於寺,大會羣僧及沙門,居數百里者皆如期而至,且聚千餘人。時有盧鴻者,道高學富,隱於嵩山,因請鴻為文,讚歎其會。至日,鴻持其文至寺,其師授之,致於几案上。鍾梵既作,鴻請普寂曰:「某為文數千言,況其字僻而言怪,盍於羣僧中選其聰悟者,鴻當親為傳授。」乃令召一行。既至,伸紙微笑,止於一覽,復致於几上。鴻輕其踈脫而竊怪之。俄而羣僧會於堂,一行攘袂而進,抗音興裁,一無遺忘。鴻驚愕久之,謂寂曰:「非君所能教導也,當縱其遊學。」一行因窮《大衍》。自此訪求師資,不遠千里。嘗至天台國清寺,見一院,古松數十步,門有流水。一行立於門屏間,聞院中僧於庭布算,其聲簌簌。既而謂其徒曰:「今日當有弟子求吾算法,已合到門,豈無人導達耶?」即除一算。又謂曰:「門前水合却西流,弟子當至。」一行承言而入,稽首請法,盡授其術焉。而門水舊東流,忽改為西流矣。邢和璞嘗謂尹愔曰:「一行其聖人乎?漢之洛下閎造《大衍曆》,云後八百歲當差一日,則有聖人定之。今年期畢矣,而一行造《大衍曆》,正在差謬,則洛下閎之言信矣。」一行又嘗詣道士尹崇,借楊雄《太玄經》,數日復詣崇還其書。崇曰:「此書意旨深遠,吾尋之積年,尚不能曉。吾子試更研求,何遽見還也?」一行曰:「究其義矣。」因出所撰《大衍玄圖》及《義訣》一卷以示崇,崇大嗟伏,謂人曰:「此後生顏子也。」初,一行幼時家貧,鄰有王姥者,家甚殷富,奇一行,不惜金帛,前後濟之約數十萬,一行常思報之。至開元中,一行承玄宗敬遇,言無不可。未幾,會王姥兒犯殺人,獄未具,姥詣一行求救。一行曰:「姥要金帛,當十倍酬也。君上執法,難以情求,如何?」王姥戟手大駡曰:「何用識此僧!」一行從而謝之,終不顧。一行心計渾天寺中工役數百,乃命空其室,內徙一大甕於中央,密選常住奴二人,授以布囊,謂曰:「某坊某角有廢園,汝向中潛伺。從午至昏,當有物入來,其數七者,可盡掩之。失一則杖汝。」如言而往,至酉後,果有羣豕至,悉獲而歸。一行大喜,令置甕中,覆以木蓋,封以六一泥,朱題梵字數十,其徒莫測。詰朝,中使叩門急召,至便殿,玄宗迎謂曰:「太史奏昨夜北斗不見,是何祥也?師有以禳之乎?」一行曰:「後魏時失熒惑,至今帝車不見,古所無者,天將大警於陛下也。夫匹婦匹夫不得其所,則殞霜赤旱。盛德所感,乃能退舍。感之切者,其在葬枯出繫乎!釋門以瞋心壞一切喜,慈心降一切魔。如臣曲見,莫若大赦天下。」玄宗從之。又其夕,太史奏北斗一星見,凡七日而復。至開元末,裴寬為河南尹,深信釋氏,師事普寂禪師,日夕造焉。居一日,寬詣寂,寂云:「方有少事,未暇款語,且請遲回休憇也。」寬乃屏息,止於空室,見寂潔滌正堂,焚香端坐。坐未久,忽聞扣門,連云:「天師一行和尚至矣。」一行入,詣寂作禮。禮訖,附耳密語,其貌絕恭。寂但頷云:「無不可者。」一行語訖,降階入南室,自闔其戶。寂乃徐命弟子云:「遣鍾,一行和尚滅度矣。」左右疾走視之,一如其言。滅度後,寬乃服衰絰葬之,自徒步出城送之。

6.           

唐玄宗既用牛仙客為相,頗憂時議不叶,因訪於高力士:「用仙客相,外議以為如何?」力士曰:「仙客出於胥吏,非宰相器。」上大怒曰:「即當用康{上巩下言}。」蓋上一時恚怒之詞,舉其極不可者。或有竊報{上巩下言},以為上之於{上巩下言}恩渥頗深,行當為相矣。{上巩下言}聞之,以為信然。翌日,盛服趨朝,既就列,延頸北望,冀有成命,觀之者無不掩口。然時論亦以長者目焉。{上巩下言}為將作大匠,多巧思,尤能知地,常謂人曰:「我居是宅中,不為宰相耶?」聞之者益為嗤笑。 

7.           

玄宗嘗命教舞馬,四百蹄各為左右,分為部,目為某家寵,某家驕。時塞外亦有善馬來貢者,上俾之教習,無不曲盡其妙。因命衣以文繡,絡以金銀,飾其鬃鬣,間雜珠玉。其曲謂之《傾盃樂》者數十回,奮首鼓尾,縱橫應節。又施三層板牀,乘馬而上,旋轉如飛。或命壯士舉一榻,馬舞於榻上,樂工數人立左右前後,皆衣淡黃衫,文玉帶,必求少年而姿貌美秀者。每千秋節,命舞於勤政樓下。其後上既幸蜀,舞馬亦散在人間。祿山常觀其舞而心愛之,自是因以數匹置於范陽。其後轉為田承嗣所得,不之知也,雜之戰馬,置之外棧。忽一日,軍中享士,樂作,馬舞不能已。廝養皆謂其為妖,擁篲以擊之。馬謂其舞不中節,抑揚頓挫,猶存故態。廄吏遽以馬怪白承嗣,命箠之甚酷。馬舞甚整,而鞭撻愈加,竟斃於櫪下。時人亦有知其舞馬者,懼暴而終不敢言。

8.           

唐玄宗自蜀回,夜闌登勤政樓,憑欄南望,煙雲滿目,上因自歌曰:「庭前琪樹已堪攀,塞外征夫久未還。」蓋盧思道之詞也。歌歇,上問:「有舊人乎?逮明為我訪來。」翌日,力士潛求於里中,因召與同至,則果梨園子弟也。其夜,上復與乘月登樓,唯力士及貴妃侍者紅桃在焉。遂命歌《涼州詞》,貴妃所製,上親御玉笛為之倚曲。曲罷相睹,無不掩泣。上因廣其曲,今《涼州》傳於人間者,益加怨切焉。至德中,明皇復幸華清宮,父老奉迎,壺漿塞路。時上春秋已高,常乘步輦,父老進曰:「前時上皇過此,常逐從禽,今何不為?」上曰:「吾老矣,豈復堪此!」父老士女聞之,莫不悲泣。新豐市有女伶曰謝阿蠻,善舞《凌波曲》,常出入宮中,楊貴妃遇之甚厚,亦遊於國忠及諸姨宅。上至華清宮,復令召焉。舞罷,阿蠻因出金粟裝臂環,云:「此貴妃所與。」上持之悽怨出涕,左右莫不嗚咽。

9.           

明皇既幸蜀,西南行,初入斜谷,屬霖雨涉旬,於棧道雨中聞鈴,音與山相應。上既悼念貴妃,採其聲為《雨霖鈴》曲,以寄恨焉。時梨園子弟善吹觱篥者,張野狐為第一。此人從至蜀,上因以其曲授野狐。洎至德中,車駕復幸清華宮,從官嬪御多非舊人。上於望京樓下命野狐奏《雨霖鈴》曲,未半,上四顧淒涼,不覺流涕,左右感動,與之歔欷,其曲今傳於法部。

10.      

天寶中,諸公主相效進食,上命中官袁思藝為檢校進食使,水陸珍羞數千,一盤之費,蓋中人十家之產。中書舍人竇華嘗因退朝,遇公主進食,方列於通衢,乃傳呵按轡,行於其間。宮苑小兒數百人奮梃而前,華僅以身免。

11.      

武惠妃生日,上與諸公主按舞於萬歲樓下。上乘步輦,從複道窺見衛士食畢,以餅相棄水竇中。上大怒,命高力士杖殺之。上方震怒,左右無敢言者。寧王從容請上曰:「從複道窺見護衛士之有過而殺之,恐人臣不能自安,又失大體。陛下志在勤儉愛物,惡棄於地,奈何性命至重,反輕於殘飧乎?」上蹶然大悟,遽命赦之。

12.      

杜甫後漂寓湘潭間,旅於衡州耒陽縣,頗為令長所厭。甫投詩於宰,宰遂致牛炙白酒以遺。甫飲過多,一夕而卒。《集》中猶有《贈聶耒陽》詩也。

逸文

1.           

舞者,樂之容也。有大垂手、小垂手,或象驚鴻,或如飛燕。婆娑,舞態也;蔓延,舞綴也。古之能者,不可勝紀。開元中,有公孫大娘善劍舞,僧懷素見之,草書遂長,蓋壯其頓挫勢也。

《御覽》卷五百七十四。案上並見《樂府雜錄》,此疑有誤。

2.           

開成末,有樂人崇胡子能軟舞,其腰支不異女郎也。

同上。此亦疑《樂府雜錄》文。

3.           

天寶中,上命宮女數百人為梨園弟子,皆居宜春北院。上素曉音律,時有馬仙期、李龜年、賀懷智洞知音律。安祿山自范陽入覲,亦獻白玉簫管數百事,安皆陳於梨園,自是音響殆不類人間。有中官白秀貞,自蜀使回,得琵琶以獻。其槽以邏逤檀為之,溫潤如玉,光輝可鑒,有金鏤紅文蹙成雙鳳。貴妃每抱是琵琶奏於梨園,音韵淒清,飄如雲外。《六帖》「如」作「出」。而諸王貴主洎虢國以下,競為貴妃琵琶弟子,每授曲畢,廣有進獻。

《御覽》五百八十三。《六帖》六十二。

4.           

李林甫子壻鄭平為戶部員外,嘗與林甫同處。一日,林甫就院省其文,遇平櫛髮,見林甫坐處甘露羹,取而食之,曰:「縱當華皓,必當鬒黑。」明日,果有中使至,賜林甫食,中有甘露羹,遂以與平。平食訖,一旦髮毛如䃜。

《御覽》八百六十一。《海錄碎事》十上引云:「李林甫壻鄭平,鬢髮斑。明皇幸林甫第賜食,以甘露羹與平食,一夕鬢如黳。」疑《御覽》有脫誤。

5.           

唐楊慎矜,隋室之後。其父崇禮,太府少卿,葬少陵原。封域之內,草木皆流血。守者以告,慎矜大懼,問史敬忠。忠有術,謂慎矜可以禳之免禍。乃於慎矜後園大陳法事,罷朝歸,則裸袒桎梏,坐於叢棘。如是者數旬,而流血亦止。敬忠曰:「可以免禍。」慎矜媿之,遺侍婢明珠。明珠有美色,路由八姨門,貴妃妹也。姨方登樓,臨大道,姨與敬忠相識,使人謂曰:「何得從車乎?」敬忠未答,使人去簾觀之。姨於是固留邀敬忠坐樓,乃曰:「後車美人,請以見遺。」因駕其車以入,敬忠不敢拒。明日入宮,以侍婢從。帝見而異之,問其所來,明珠曰:「楊慎矜家人也,近贈史敬忠。」帝曰:「敬忠何人,而慎矜輒遺其婢?」明珠乃具言厭勝之事。上大怒,以告林甫,林甫素忌慎矜才必為相,以吉溫陰害,有憾於慎矜,遂搆成其事,下溫案之。溫求得敬忠於汝州,誣慎矜以自謂亡隋遺裔,潛謀大逆,將復宗祖之業。於是賜自盡,皆不全其族。

《廣記》一百四十三。

6.           

唐盧懷慎,清慎貞素,不營資產,器用屋宇,皆極儉陋。既貴,妻拏尚不免飢寒,而於故人親戚散施甚厚。為黃門侍郎,在東都掌選事,奉身之具,纔一布囊耳。後為黃門監兼吏部尚書。卧病既久,宋璟、盧從愿常相與訪焉。懷慎卧於敝簀單席,門無簾箔,每風雨至,則以席蔽焉。常器重璟與從愿,見之甚喜,留連永日。命設食,有蒸豆兩甌,菜數莖而已,此外翛然無辦。因持二人手謂曰:「二公當出入為藩輔。聖上求理甚切,然享國歲久,近者稍倦於勤,當有小人乘此而進。君其志之。」不數日而終。疾既篤,因手疏薦宋璟、盧從愿、李傑、李朝隱。上覽其表,益加悼惜。既歿,家無留儲,惟蒼頭自鬻,以給喪事。上因校獵于城南,望墟落間,環堵卑陋,其家若有所營,因馳使問焉。還白懷慎大祥,方設齋會,上因為罷獵。因憫其貧匱,即以縑帛贈之。

《廣記》一百六十五,《御覽》八百四十一,《避暑錄話》上。

7.           

唐崔曙應進士舉,作《明堂火珠詩》,續有佳句,曰:「夜來雙月滿,曙後一星孤。」其言深為工,文士推服。既夭歿,一女名星星,而無男,當時異之。

《廣記》一百九十八。

8.           

開元中,有名醫紀明者,吳人也。嘗授秘訣於隱士周廣,觀人顏色談笑,便知疾深淺,言之精詳,不待診侯。上聞其名,徵至京師,令於掖庭中召有疾者,俾周驗焉。有宮人每日昃則笑歌啼號,若中狂疾,而又足不能及地。周視之曰:「此必因食且飽,而大促力,頃復仆于地而然也。」周乃飲以雲母湯,既已,令熟寐。寐覺,乃失所苦。問之,乃言:「嘗因太華公主載誕三日,宮中大陳歌吹。某乃主謳者,懼其聲不能清,且長食㹠蹄羹,遂飽,而當筵歌數曲。曲罷,覺胸中甚熱,戲於砌臺,乘高而下。未及其半,復有後來者所激,因仆于地。久而方蘇而病狂,因茲足不能及地也。」上大異之。有黃門奉使自交廣而至,拜舞於殿下,周顧謂曰:「此人腹中有蛟龍,明日當產一子,則不可活也。」上驚問黃門曰:「卿有疾否?」乃曰:「臣馳馬大庾嶺,時當大熱,既困且渴,因於路傍飲野水,遂腹中堅痞如石。」周即以消石雄黃煮而飲之,立吐一物,不數寸,其大如指。視之,鱗甲備具,投之以水,俄頃長數尺。周遽以苦酒沃之,復如故形,以器覆之。明日,器中已生一龍矣。上深加禮焉,欲授以官爵,周固請還吳中,上不違其意,遂令還鄉。水部員外劉復為周作傳,敍述甚詳。

《廣記》二百十九,《御覽》九百三十,《證類本草》三四,《吳郡志》四十三。

9.           

哥舒翰嘗鎮於青海,路既遙遠,遣使常乘白駱駝以奏事,日馳五百里。

《廣記》四百三十六。

10.      

上在東都,遇正月望夜,移仗上陽宮,大陳影燈,設庭燎,自禁中至於殿庭,皆設蠟炬,連屬不絕。時有匠毛順,巧思結創繒彩,為樓三十間,高一百五十尺,懸珠玉金銀,微風一至,鏘然成韵。乃以燈為龍鳳虎豹騰躍之狀,似非人力。

《六帖》四。

11.      

正月望夜,上與葉法善游西涼州,燭燈十數里,俄頃還,而樓下之歌舞未終。

同上。

12.      

三元日,宣令崇玄學士講《道德》、《南華》等經,羣公咸就觀禮。

同上。

13.      

上自解紅玉帶賜寧王。

《六帖》十二。

14.      

上以紫金帶賜岐王,蓋昔高宗破高麗所得。開元中,高麗遣使來朝,宴內殿,因從容言於內臣曰:「紫金帶本國亡是。歲荒民散,干戈屢起,幸在內帑,一見足矣。」上聞之,封付其使。

同上。

15.      

帝友愛至厚,殿中設五幄,與五王處,號五王帳。

《六帖》十四。

16.      

安祿山初為張韓公帳下走使之吏,韓公嘗令祿山洗足。韓公脚下有黑點子,祿山因竊窺之,韓公顧笑曰:「黑子吾貴相,汝亦能有之乎?」祿山曰:「某賤人也,不幸兩足皆有,比將軍者黑而加大。」韓公奇而翫之,益親厚。

《六帖》三十一,《唐語林》末句作「約為義兒,彌加慰勉。」

17.      

吳道玄善畫,將軍裴閔請畫天宮寺壁。道玄曰:「聞將軍善舞劍,願作氣以助揮毫。」閔欣然為舞一曲。道玄看畢,奮筆立成,若有神助。

《六帖》三十二。

18.      

明皇自為上皇,嘗玩一紫玉笛。一日吹笛,有雙鶴下,顧左右曰:「上帝召我為孔昇真人。」未幾果崩。

《六帖》三十八。

19.      

興慶宮帝潛邸,於西南隅起花萼相輝二樓,與諸王游處。祿山犯順,乘遽以聞,議欲遷幸,置酒樓上,命作樂,有進《水調歌》者曰:「山川滿月淚沾衣,富貴榮華能幾時!不見只今汾水上,惟有年年秋雁飛。」上問誰為此詞,曰:「李嶠。」上曰:「真才子也。」遂不終而去。

《六帖》六十一、《碧雞漫志》。又《六帖》九十四作:「羯胡犯京,上欲遷幸,復登樓置酒。有一少年自言工歌,歌云云。上聞之,潸然流涕,顧侍臣云云,不待終曲而去。」與此小異。

20.      

羯胡犯京,上欲遷幸,復登花萼樓,置酒四顧,乃命進玉環。玉環者,睿宗所御琵琶也。異時上長樂宮中,常置別榻,以帕覆之,不以雜他樂器,而未嘗持用。至是,命樂工賀懷智取調之,又命禪定僧段師彈之。

《六帖》六十二、《雞脇》。

21.      

元獻皇后思食酸味,明皇以告張說,因進經,袖出木瓜以獻。

《六帖》一百。

22.      

玄宗曰:「我祖破高麗,獲紫金帶、紅玉支二寶,朕以岐王初進《龍池》篇,賜以金帶,以紅玉支賜妃子,後以賜阿蠻。」

《海錄碎事》十五。

23.      

六月一日,上幸華清宮,是貴妃生日,上命小部音樂。小部者,梨園法部所置,凡三十人,皆十五歲以下。於長生殿奏新曲,未名,會南海進荔枝,因名《荔枝香》。

《海錄碎事》十六。

24.      

玄宗夢仙子十餘輩,御卿雲而下,各執樂器懸奏之,曲度清越。一仙人曰:「此《神仙紫雲迴》,今傳授陛下,為正始之音。」上覺,命玉笛習之,盡得其曲。

同上。

25.      

玄宗夢凌波池中龍女,製《凌波曲》。

同上。

26.      

崔琳三十年間,無中外緦麻之喪。

《事文類聚》前集五十二。

27.      

開元中,嶺南獻白鸚鵡,養之宮中,歲久,頗聰慧,洞曉言詞。上及貴妃皆呼為雪衣女。性既馴擾,常縱其飲啄飛鳴,然亦不離屏幃間。上令以近代詞臣詩篇授之,數遍便可諷誦。上每與貴妃及諸王博戲,上稍不勝,左右呼雪衣娘,必飛入局中鼓舞,上六字《六帖》作「即飛至將翼。」以亂其行列,或啄嬪御及諸王手,使不能爭道。忽一日,飛上貴妃鏡臺,語曰:「雪衣娘昨夜夢為鷙鳥所搏,將盡於此乎?」上使貴妃授以《多心經》,記誦頗精熟,日夜不息,若懼禍難,有所禳者。上與貴妃出於別殿,貴妃置雪衣娘于步輦竿上,與之同去。既至,上命從官校獵於殿下,鸚鵡方戲於殿上,忽有鷹搏之而斃。上與貴妃歎息久之,遂命瘞于苑中,為立塚,呼為鸚鵡塚。

《事文類聚》後集四十六、《六帖》九十四。

28.      

上所乘馬有玉花驄、照夜白。

《能改齋漫錄》十四。

29.      

肅宗中興而枯松復生。

同上。

30.      

明皇用葉法善術,上元夜,自上陽宮往西涼州觀燈,以鐵如意質酒而還,遣使取之,不誣。

《碧雞漫志》。

31.      

上幸東都至繡嶺宮。

《玉海》百五十七。

輯佚

1.           

開元二年,上於梨園自教法曲,必盡其妙,謂之皇帝梨園弟子。

《太平御覽》卷五七四。按:此條原冠於本書補遺「唐玄宗教馬舞」條之上,諸本俱脫,今輯於此。

2.           

玄宗與貴妃避暑興慶宮,命進碧芬之裘。碧芬出林氏國,乃騶虞與豹交而出,大如犬,碧於黛,香聞數十里,太宗時貢,名曰鮮渠上沮。鮮渠,華言碧;上沮,華言芬也。

《唐人說薈》本卷末條。

3.           

上幸東都,至繡嶺宮,當時炎酷,上以行宮狹隘,謂左右曰:「此有佛寺乎﹖吾將避暑於廣夏。」或云:「六軍填委於其中,不可速行。」上謂高力士曰:「姚崇多計,第往覘之。」力士回奏云:「姚崇方紾絺綌乘小駟按轡於木陰下。」上悅曰:「吾得之矣。」遽命小駟,而頓消暑溽,乃歎曰:「小事尚如此,觸類而長之,天下固受其惠矣。」

《通鑑考異》,《通鑑》卷二一一《唐紀》二十七玄宗開元五年正月條。按:此條列於錢氏所輯逸文之末,引自《玉海》,然不全,茲補足之。

4.           

上與李林甫議立太子,意屬忠王。林甫從容言於上曰:「古者建立儲君,必推賢德,茍非有大勳於社稷,則惟元子。」上默然曰:「朕長子琮,往年因獵苑中,所傷面目尤甚。」林甫曰:「破面不猶愈破國乎!陛下其圖之。」上微感其言,徐思之。林甫亦素知其有疾,意欲動搖肅宗,而託附武惠妃,因以壽王瑁為請;竟以肅宗孝友聰明,中外所屬,故姦邪之計莫得行焉。

《通鑑考異》,《通鑑》卷二一五《唐紀》三十一玄宗天寶六載十一月。

5.           

天寶中,劉希夷、王昌齡、祖詠、張若虛、孟浩然、常建、李白、杜甫,雖有文名,俱流落不偶,恃才浮誕而然也。

《類說》卷一六。

6.           

楊貴妃嘗以假髻為首飾,而好服黃裙。天寶末童謠曰:「義髻拋河里,黃裙逐水流。」

《詩話總龜》。

7.           

上幸張垍宅,謂垍曰:「中外大臣才堪宰輔者,與我悉數,吾當舉而用之。」垍逡巡不對。上曰:「固無如愛子壻。」垍降階拜舞。上曰:「即舉成命。」既逾月,垍頗懷怏怏,意其為李林甫所排。會祿山自范陽入覲,祿山潛賄貴妃,求帶平章事,上不許。垍因私第備言:「上前時行幸內第,面許相垍,與明公同制入輔,今既中變,當必為姦臣所排。」祿山大懷恚怒,明日謁見,因流涕請罪。上慰勉久之,因問其故。祿山俱以垍所陳對。上命高力士送歸焉,亦以怏怏聞。由是上怒。

《通鑑考異》,《通鑑》卷二一七《唐紀》三十三玄宗天寶十三載三月。

8.           

賀蘭進明之初守北海也,城卑不完,儲積於外,寇又將至,懼資其用,進明遂焚之。適有寺人至北海,求貨於進明,不獲,歸,以損軍用聞於上,遂詔罷郡守。屬延王玢從上不及,遣中使訪之,而加刑焉。會進明赴蜀,遇使,訪於路,曰:「王罪不宜及刑,願少留於路。」使者感而受約。既至蜀,進明言於上曰:「延王,陛下之愛子也,無兵權以變其心,無郡國以驕其志,間道於豺狼,乃責其不時至,陛下罪之,人復何望!臣恐漢武望思之築,將見於聖朝矣!」因遽馳使赦之;謂進明曰:「俾父子如初,卿之力也!」遂遣進明往靈武,道遇延王,進明馳馬,亦慰之。王望之,降車稽首而去。肅宗謂之曰:「卿解平原之圍,阻賊寇之軍,而不以讒口介意,復全我兄弟,乃社稷之臣。」因授御史大夫。

《通鑑考異》,《通鑑》卷二一九《唐紀》三十五肅宗至德元載十月。

9.           

天寶中,承平歲久,自開遠門至藩界一萬二千里,居人滿野,桑麻如織。

《類說》卷一六。按:原文其下尚有「哥舒翰鎮青海」事,與逸文「白駱駝」條同,從略。

 

天寶初,時士庶好為胡服貂皮帽,婦人則步搖釵,窄小襟袖,識者竊嘆。

《類說》卷一六。

10.      

明皇在南內,耿耿不樂,每自吟太白《傀儡》詩曰:「刻木牽絲作老翁,鷄皮鶴髮與真同,須臾弄罷渾無事,還似一生一世中。」

 

《詩話總龜》。

11.      

王元寶以錦石為柱,以錢甃花徑。

《海錄碎事》卷九上。

12.      

明皇賜虢國照夜璣,蓋希代之寶也。

《海錄碎事》卷十五。